抗日题材是一个非常好的影视文化取向,可以向青少年灌输很多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历史上发生了什么,祖国经历了什么才能走到今天。有无数的好作品,如《梁健》、《雪豹》、《我的头》、《我的使命》等。,对80后、90后影响很大,内心有很深的爱国情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抗日题材变了味,加上大量虚构的元素扭曲历史,仿佛成了武侠题材。面对有枪有炮,每个胎儿都能在枪林弹雨中来去自如,这样的场景让人觉得无语。但这只是开始。加特林,火箭,AK47等等都是抗战时期出现的。 最清爽的智商下限是包子磊,既能吃又能炒。剧里的日军简直饿得没事干,就像发动战争找虐一样。如今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包子雷的底线又被打破了,观众直接被当成了韩寒。有一部抗日剧叫《狐影》。在缴获大量敌方物资后,由于炮弹太大,无法用于火炮,行动让人想骂人。 军队用的是17.8毫米的炮弹,但是缴获了20毫米的炮弹,于是主角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用工具把炮弹打薄到可以使用的口径规格。懂一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这种方法不可取,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能发射就发射,当场爆炸就完了。 还有17.8毫米显然不属于炮弹,顶多是大一点的子弹,一般20多毫米都是枪,所以明显的漏洞没发现。看到这里,不得不说,如果有人把抗日剧里的东西吹嘘成真的,会被人疯狂嘲笑,对他们打击很大。剧必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怎么想呢?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