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泸州头条网

泸州头条网 首页 新闻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许多地方出现了“取消校园贷款”的新骗局:损失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

2020-11-8 10:37| 发布者: 蜀哥董事| 查看: 43| 评论: 0

摘要: 最近,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以“取消校园贷款”为名的新骗局,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被“招录”了。诈骗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影响非常恶劣。据部分研究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查出28.8万余条有关网贷诈骗的负面 ...
最近,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以“取消校园贷款”为名的新骗局,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被“招录”了。诈骗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影响非常恶劣。据部分研究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查出28.8万余条有关网贷诈骗的负面舆情信息,其中近9.3万条与“注销校园贷款”有关,占32.14%。
10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者警示,促使青年学生“擦亮”眼睛,警惕各种不良“校园贷款”陷阱。
“取消校园贷款”的新骗局。
10月8日,江苏扬州陈骁突然接到一个自称贷款公司的客服电话。另一方声称陈骁在大学期间借的9000元“校园贷款”尚未偿还。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顿校园贷款。如果陈骁不偿还,将影响个人信用信息。
虽然陈骁在上学期间没有借过校园贷款,但对方提供的信息非常准确,这让陈骁大吃一惊。另一方建议,只要他按照他的指示行事,陈骁的贷款记录将被取消,他的个人信用信息不会受到影响。
在对方的指导下,陈骁从几个应用申请贷款,最终申请了三笔贷款,共计6.5万元。然后按照对方的要求,把贷款转到三个陌生人的账户上。陈骁按要求操作后,对方要求他删除所有下载的应用。这时候,陈骁意识到不对劲,赶紧打开查看之前贷款的app,才发现损失6万多。
据记者了解,“取消校园贷款”的诈骗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对于已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贷款记录的,诈骗者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销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第二,如果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者没有贷款记录,诈骗犯说“你的身份信息被盗,你的网贷账户已经注册,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信息”。
因为诈骗者可以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私人信息,学生很容易放松警惕。一些诈骗者还主动向学生出示身份证、工作证等信息,以获得信任,导致学生将从网贷平台提取的所有贷款转移到诈骗者提供的“库存账户”,实际上是诈骗者的个人账户。
“常规贷款”层出不穷。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不良“校园贷款”的整治力度。一些非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改变了面貌,有的打着“培训贷款”、“创业贷款”、“求职贷款”、“毕业贷款”的旗号。采取更为隐蔽的营销手段,继续非法借钱给大学生;还有的披着“马甲”,比如分期付款的商场或者贷款超市,本质还是一个糟糕的“校园贷款”陷阱。
以“例行贷款”为例。大学生小李想买最新款手机,就通过QQ群转发的广告找到了一家公司的网贷平台。提供相关资料后,我成功办理了5000元贷款。由于小李灿不能按时还贷,利息越来越高,短短6个月,贷款从5000元增加到10多万元。因为害怕,小李一直瞒着大家,直到家人朋友的手机上陆续出现恐吓短信,她家门口也被泼了油漆,上面写着“还债不可接受”。
最后小李选择了报案。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该公司一年内“例行公事地”接待了700多名大学生。贷款人哄骗大学生签订虚假金额的贷款合同,以审计费和保证金为由扣除预付款,伪造资金,夸大银行贷款金额,进行暴力催收债务。最终,法院以欺诈和勒索罪判处该公司11名被告1年至8年有期徒刑。
“常规贷”通常通过学生经常使用的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或者在学生集中的校园区域发布小广告,宣称“无门槛、无利益、无保障”,对于没有深度涉入世界的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一旦学生“上钩”,这些非法借贷公司就会迅速为学生办理贷款,并通过设置合同陷阱、开具远高于贷款金额的借条、故意让学生逾期等方式“一步一步树立套”。如果借款学生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公司会主动引进另一家贷款公司,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偿还,这样学生的债务会越来越大;或者利用电话恐吓、围堵、拦截等手段暴力催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避免陷入各种“校园贷款”陷阱,中国消费者协会向青年学生发出警告。
警惕“取消校园贷款”的骗局,不要把钱转到不熟悉的账户。其实相关部门和行业并没有推出所谓的“注销校园贷款”,个人信用信息也不能人为修改。大学生只要能按时还清贷款,不会影响个人信用信息。如对个人征信有疑问,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征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咨询或拨打征信中心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咨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避免陷入“校园贷款”陷阱的前提,也是做好个人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说法,如果学生不小心踏入了不良“校园贷款”的陷阱,或者遇到了疑似不良“校园贷款”诈骗的情况,应该积极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他们可以通过“中国助学贷款”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举报渠道”栏目举报并提供线索,或者拨打110求助。
最后,中国消费者协会敦促开展“校园贷款”业务的贷款机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落实监管要求,通过提高大学生“校园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畅通正规阳光的“校园贷款”服务渠道,让不良“校园贷款”失去滋生环境,维护“校园贷款”的正常秩序,让“校园贷款”回归健康发展和发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

  • 房产
    招聘
    交友
    二手车
    宠物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