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5年计划和2O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指导书中,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写道,目前受到很多影响,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低,总和生育率已经打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了重要转折期。 总和生育率是指国家妇女平均生育的数量。在现代社会,如果生育率达到2.1,可以维持人口代替,人口数量不增加的生育率水平。如果生育率低于1.5,就会打破警戒线,这时就像掉进低生育率的陷阱一样,很难恢复。 十年前,学者预见了这一变化。他们一直担心低生育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巨大冲击,反复发声促进生育政策变革。在民间,少年老龄化陷阱、超低生育率陷阱等话题也多次进入舆论场,讨论现代社会生育孩子的压力,思考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方向,分析公共政策的调整,评价结婚、教育、养老等话题。 大家都在关心生育。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孩子?感情和经济,谁劝退了两个孩子?婚姻与生育的关系、教育与生育的关系、收入与生育的关系、城市化与生育的关系、性别平等与生育的关系等。 经济紧张是现代人最常提到的担忧。他们抱怨买不起房子,养不起车,自然不能生孩子。比经济账本更深刻的社会议题是观念的变迁,人们对自己、家庭、亲密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生育文化随之更新,从简单的个人选择演变为复杂的集团现象。 从只生一个的社会动员到单独的两个孩子,再到全面的两个孩子,再到全面开放的讨论,在目睹了长达35年的独生子女时代后,中国正在恢复生育权。这次回归的背后是对中国人口现状认识的重大变化。 人口红利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正在成为认真的考试。去年是全面实施两个孩子政策的第四年,但人口出生率连续三年下降。由于两个孩子的生育积累效果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未来相当长时间,低生育率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近在眼前的问题,还有养老危机。劳动年龄人口萎缩,养老负担越来越重,数亿独生子女家庭难以应对老病死的风险。低生育率带来的老龄化危机最直接的表现是养老金体系的收入不足。养老金体系的本质是以工人支付的养老保险费支付老年人福利。我们的社会在老龄化和低生育的夹击下负重前进。 回归生育本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育龄女性作为成熟的劳动力发挥潜力,通过生育实现未来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也是必要的。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关系到生育意愿的回归。低生育不仅是女性对个人发展和家庭建设的选择,也是全社会和世界面临的发展问题。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