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泸州头条网

泸州头条网 首页 新闻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是不是又“卡脖子”了?

2020-12-12 11:33| 发布者: 社区管理| 查看: 65| 评论: 0

摘要: 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大众集团(VolkswagenGroup)近日公布,部分车型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风险。受全球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芯片市场面临短缺潮。手机行业早就饱受芯片短缺之苦,汽车行业也开始出现这个问题。 ...
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大众集团(VolkswagenGroup)近日公布,部分车型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风险。受全球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芯片市场面临短缺潮。手机行业早就饱受芯片短缺之苦,汽车行业也开始出现这个问题。
虽然国内很多汽车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此做出了回应,称芯片供应不足没有一些媒体所说的那么严重,但也让汽车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再次关注“核心缺失”的问题。
影响有多大?
奥迪ag(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莹近日回应环球时报记者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部分特定汽车电子元器件的芯片供应。中国市场的整体复苏进一步促进了需求的增长,使情况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中断的风险。
除了大众之外,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近期对媒体的回应也证实确实存在芯片短缺,但只是部分车型的生产受到影响。但上汽通用、一汽丰田、北京奔驰等厂商,以及威来、小鹏、Ideal等新的造车力量都表示,公司在新能源电池和芯片方面有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以完全自给自足,还可以提供剩余。
某汽车零部件厂商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汽车芯片短缺主要在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可能导致车载电脑模块生产异常,从而影响整车制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工业发展部部长李少华近日表示,由于芯片短缺,明年第一季度一些企业的生产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就明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不会太大,目前很难做出定量的估计。他还警告说,由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在拉长备货周期,芯片产能短期内仍然不足,芯片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为什么核心不见了?
随着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半导体芯片在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部分,包括多媒体娱乐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驾驶员辅助系统、空调系统等。目前,恩智浦、瑞萨电子、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等几家传统汽车芯片制造商占据了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约一半的份额。
对于缺货最明显的ESP和ECU芯片,国内汽车厂商主要供应博世和大陆德国。一些分析师表示,大陆公司(Continental)和博世公司(Bosch)购买了芯片,并将其重新组装成相关模块,以供应给汽车公司。由于全球芯片行业面临短缺问题,大陆和博世的生产面临困难。
博世表示,“部分半导体元器件的短缺导致了整个零部件供应链的瓶颈”。大陆表示,虽然芯片制造商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最近的需求激增,但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需要6-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潜在的供应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
如上述两家公司所言,下游汽车厂商“缺乏核心”的最根本原因是恩智浦、英飞凌等上游芯片厂商供应不足,导致供应链中的后续企业“无米之炊”。
李少华表示,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的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失衡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疫情加剧了对产能投资的谨慎。今年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的预测比较保守,没有为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做好准备。此外,欧洲和东南亚受到第二波新冠肺炎肺炎的影响,各大芯片供应商纷纷减产或关闭工厂,进一步加剧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林子恒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本用于汽车芯片的半导体产能也被抢占。由于物联网和5G领域的商业前景更广阔,很多芯片公司更愿意在这些行业投入产能。
但上述汽车零部件厂商负责人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芯片涨价给汽车公司带来了一定压力,但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上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汽车需求恢复的市场之一,预计消费者不会看到汽车价格明显上涨。
汽车公司进入市场。
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也让很多人想起了之前舆论普遍关注的中国“核心短缺痛”。一位从事汽车发动机电控单元(ECU)的企业高管告诉环球时报,目前国内摩托车和部分厢式发动机ECU只能使用国产芯片,而其他发动机ECU基本都是国外产品,通过国外软件操作系统运行。国外汽车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和飞思卡尔在国内汽车芯片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一旦这些公司暂停供应,中国汽车业可能面临危机。
事实上,汽车高端芯片的供需矛盾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这个问题多年前就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业界普遍提出了是否有可替换芯片的问题。但很多业内人士和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没有一款自控汽车芯片可以替代现有的国外产品。
根据罗兰·贝格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在全球汽车半导体行业前20名中,中国本土企业只有一个席位。根据美国工业研究院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企业基本垄断了汽车级半导体市场。这些龙头半导体企业占据了中国90%以上的相关市场,而国内芯片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个位数。
《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2020》显示,在中国每年2800万辆汽车的汽车市场中,中国汽车半导体的产值占世界总量的5%不到,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量在80%-90%之间。另据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100亿元,国内汽车产业规模不足150亿元,而同期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
针对这种情况,比亚迪、SAIC等。在国内汽车公司中,已经陆续进入了汽车级芯片领域。今年9月,以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70多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旨在建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填补行业的不足。
上述ECU高管告诉环球时报,国产芯片在国产车上的应用,可以迫使国产汽车芯片技术的提高,促进生产,从而解决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林子恒表示,目前车内芯片的短缺进一步加强了国内汽车厂商对国产芯片的需求和预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这也可能是更多国内相关制造商投资车载半导体供应链的机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

  • 房产
    招聘
    交友
    二手车
    宠物
    商家